2022年6月5日,中国《江格尔》研究会主办、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和中国蒙古学学会协办的“纪念浩·巴岱先生暨中国《江格尔》工作成就学术研讨会”在线举行。
本次研讨会是中国《江格尔》研究会今年主办的第一次全国性学术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三大史诗”的重要论述精神,更好推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江格尔》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斯钦巴图研究员作开幕式致辞,中国《江格尔》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蒙文室主任乌·纳钦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在线会议截图
斯钦巴图会长在致辞中提到,浩·巴岱先生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也是一位诗人、作家和学者,担任新疆《江格尔》搜集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中国《江格尔》研究会会长,组织实施大规模的《江格尔》搜集整理与出版工程,取得享誉国内外的巨大成就,使中国《江格尔》名扬世界。中国《江格尔》搜集、出版所取得的成就,是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伟大成就,也是党的百年伟大成就的组成部分。今天会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纪念浩·巴岱先生,回顾和总结搜集、出版、研究中国《江格尔》的40多年历史,推动《江格尔》保护传承和研究事业深入发展。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副会长、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学部副主任孟开教授组织筹办此次研讨会。研讨会除开、闭幕式,分4个阶段进行,共有25位专家学者发言。
第一阶段为“研讨会主旨演讲”单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阿拉腾奥其尔研究员主持,5位学者发言。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哲学部主任、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研究员回顾了1988年首届国际《江格尔》学术研讨会的盛况,指出浩·巴岱先生对中国“江格尔”事业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肯定了浩·巴岱先生当之无愧是“江格尔”事业的领路人。
内蒙古师范大学金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马大正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部乔旦德尔教授、大连民族大学民族史研究所所长黑龙教授在追忆巴岱先生的同时,高度评价了他对托忒文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在新疆卫拉特蒙古历史研究、卫拉特蒙古文学文化研究方面做出的开拓性贡献。
在线会议截图
第二阶段为“追忆浩·巴岱先生”单元,新疆师范大学宝音达教授主持。
浩·巴岱先生的长女婿、新疆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巴理嘉、二儿媳巴音达来·阿孜吉日格、新疆广播电视局记者巴德玛、二连浩特政协原主席额尔登木图、青海省海西州群众艺术馆研究馆员勒·乌苏荣贵、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语编辑部原副主任乌力促、新疆大学策·巴图教授先后发言,从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追思浩·巴岱先生,高度评价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高尚的情操、人格魅力、做事风格、人生追求、处事态度、对子女的教诲、对同志和朋友的关怀和影响。
在线会议截图
第三阶段为“卫拉特蒙古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研讨”单元,新疆教育厅杂志社道·孟和编审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阿拉腾奥其尔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巴图教授、西北民族大学才布西格教授、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宝音达教授、内蒙古开放大学敖敦其木格教授、西北民族大学孟开教授等6位学者发言。学者们围绕浩·巴岱先生组织领导和从事卫拉特历史研究,探讨其学术观念、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其《命运》《热土》等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在线会议截图
第四阶段为“浩·巴岱先生与中国《江格尔》工作成就研讨”单元,西北民族大学孟开教授主持。
新疆人民出版社蒙编部原副主任、编审齐·艾仁才、新疆蒙古语文办公室原副主任、译审道·都古尔加甫、新疆教育厅杂志社编审道·孟和、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常务副主任文英、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教授塔亚等5位学者发言。在发言中,通过一件件具体事项和情景的回顾,生动而具体地还原浩·巴岱先生在组织领导中国《江格尔》大规模搜集记录和整理出版工作历史,高度评价浩·巴岱先生对中国《江格尔》抢救、保护和整理出版研究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在线会议截图
闭幕式由乌·纳钦研究员主持,塔亚教授和孟开教授分别作研讨会学术总结与会议总结,浩·巴岱先生长女巴燕致辞。
塔亚教授作综述和点评时,从三个方面作了总结:首先,会议在浩·巴岱先生诞辰之日举办,全面追忆并肯定了其组织领导“江格尔”和蒙古文化研究方面的工作成就;其次,回顾总结了以往的《江格尔》工作,指明了未来的工作方向;再次,对年轻学者上了一堂有关做人、做学问生动的课。
浩·巴岱先生的长女巴燕在致辞中,首先对主办方和参会人员表达谢意,称此次会议意义非凡。在浩·巴岱先生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打来慰问电话,这是对他亲属的关心,也是对新疆人民的尊重与信任。她对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对先生的缅怀表示感谢,并表示要继承发扬父亲为党、为人民献身的精神,为新疆民族文化发展、为国家文化建设而努力。
孟开教授作会议总结,指出本次会议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三大史诗”的重要论述为指南,肯定了浩·巴岱先生组织领导中国《江格尔》工作的贡献,必将推动中国《江格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会议内涵丰富,既有缅怀追思,也有评论研讨,对今后中国江格尔学和卫拉特学的发展起到指导意义。
最后,乌·纳钦研究员宣布“观象台专题论坛”3期会议结束,并表示,中国蒙古学学会、中国蒙古文学学会、中国《江格尔》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三场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到这里就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再次重申,本次系列研讨会是中国蒙古学学会、中国蒙古文学学会换届选举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学术活动,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三大史诗”和蒙古文古籍保护方面的重要论述精神,更好推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这三天的三场研讨会,我们认识到,道荣嘎先生为蒙古文古籍资料建设和《格斯尔》资料建设做出了学界公认的、他人无法替代的卓越贡献;贺希格陶克陶先生在创立蒙古文文献学和整理出版蒙古文古籍文献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浩·巴岱先生组织领导中国《江格尔》工作,在搜集整理翻译出版《江格尔》文本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我们在研讨总结中国蒙古文古籍资料建设成就、中国蒙古族古典文学与文献学研究成就、中国《江格尔》工作成就的基础上,正确评价了道荣嘎、贺希格陶克陶、浩·巴岱等学者专家的重要贡献。可以说,他们是蒙古文古籍资料建设和“三大史诗”抢救保护战线上的时代楷模。
通过这次系列研讨会,我们充分认识到了三位先生的典范性意义,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他们的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严谨治学,甘为人梯,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学术精神,继续为中国蒙古文古籍资料建设、蒙古文文献学研究和《江格尔》工作方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蒙古学学会、中国蒙古文学学会、中国《江格尔》研究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开展符合民政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团管理相关规定的业务活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方向和舆论导向,促进学会工作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
供稿:玉兰
初审:包秀兰
复审:孟开
终审:斯钦巴图
制版:阿娜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