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5日,中国《江格尔》研究会主办、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和中国蒙古学学会协办的“纪念浩·巴岱先生暨中国《江格尔》工作成就学术研讨会”在线举行。内蒙古师范大学金峰教授发表主旨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
1998年3月6日浩·巴岱与金峰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合影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蒙古族优秀学者,对我工作的支持者、鼓励者和鞭策者,浩·巴岱先生于2022年3月26日与世长辞。他的去世,使我痛失了一位好领导、好兄长。今天,我以沉重的心情悼念浩·巴岱先生,一是缅怀浩·巴岱先生,二是激励年轻同志做到向浩·巴岱先生那样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和高尚品德。
浩·巴岱先生是党培养起来的优秀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政协主席、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他既是学者,又是作家、诗人,蒙汉兼通,懂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语言,对蒙古文学、历史有系统深入研究。在浩·巴岱先生的组织和领导下,我非常荣幸能在卫拉特蒙古学领域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三大史诗”——藏族和蒙古族的《格萨(斯)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均产生于中国边疆游牧地区,是研究中国游牧文化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内蒙古的老一辈学者着手收集、整理、出版《江格尔》,但一般来说都是个人行为。1991年1月8日,中国《江格尔》研究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成立,浩·巴岱先生任会长。从此,我国《江格尔》研究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起来。在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江格尔》汉文全译本代前言中,浩·巴岱先生对我国的《江格尔》搜集出版和近十年来的研究工作做了全面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江格尔》的初步想法。1994年10月,在浩·巴岱先生的提名下,我被选为中国《江格尔》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期间,浩·巴岱先生嘱托我要提前撰写一部相关专著向1996年召开的中国第二届《江格尔》国际研讨会提交,我欣然接受任务,按时编撰完成了《江格尔黄四国》一书。
1986年至2002年期间,在浩·巴岱先生的领导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参与支持下,新疆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师范大学联合组织召开了四次卫拉特史学术研讨会。新疆师范大学的额尔德尼教授和我承担了具体筹备工作。第一次会议是国内会议,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召开的是国际会议。
在第一次会议上,浩·巴岱先生鲜明地提出:“一是要加强明清代近现代蒙古史、蒙古部落起源与变迁、蒙古社会制度方面的研究;二是要加强蒙古文献的搜集、整理、出版工作;三是要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挖掘和利用明清代历史档案;四是要在提高蒙古史研究水平的同时加强普及工作;五是要协调蒙古族聚集地区蒙古史研究和地方志编写工作的横向联系与协作;六是要古为今用,将本次会议论文集用蒙、汉两种文字出版。”浩·巴岱先生的提议,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研究卫拉特蒙古史的目标、方法和新方向。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游牧经济本身的特性,蒙古族的文献古籍绝大部分都已经散佚。1981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创刊托忒蒙古文《汗腾格尔》杂志。1982年,浩·巴岱先生将多年搜集珍藏的一部分托忒蒙古文献交给额尔德尼和我,并建议我们参加《汗腾格尔》杂志的工作。在此基础上,由浩·巴岱、额尔德尼、金峰用托忒蒙古文、回纥蒙古文校注出版了《卫拉特历史文献》和《卫拉特史迹》。同时,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档案馆发现了《朔漠方略》蒙古文手抄本,随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校注出版。《朔漠方略》1993年荣获了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卫拉特历史文献》1986年荣获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卫拉特史迹》1993年荣获了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近40年来,我们在卫拉特蒙古学研究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基本都是建立在这些蒙古文献基础上的。2012年,《卫拉特蒙古通史》被确立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浩·巴岱先生任该书主编,他提名我任学术顾问。
1998年,浩·巴岱先生和我同时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九届少数民族界委员。在全国政协第九届二次会议上,我们两人联合宗教界的乌兰委员,以《拯救蒙古文〈大藏经〉迫在眉睫》为题作了大会发言,并提出提案,为此《光明日报》还作了报道。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提案答复后,2000年元月,浩·巴岱先生从新疆乌鲁木齐专程来北京参加了我们在北京召开的蒙古文《大藏经》立项论证会,并就图书出版事宜与相关部门领导进行了对接联系。项目经党中央主管领导批示同意后,2014年,我们完成了400部蒙古文《大藏经》的搜集、整理、出版工作。出书后,在我国、蒙古国、匈牙利陆续召开蒙古文《大藏经》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蒙古学协会总秘书长沙·毕拉教授认为,“中国出版的蒙古文《大藏经》是近年来国际蒙古学研究的最重要成果。”新华社曾作过报道。
浩·巴岱先生根据党的民族政策,为中国在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地区推广传统蒙古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另外,内蒙古大批蒙古族知识分子到新疆工作,也与浩·巴岱先生的努力有很大关系。
浩·巴岱先生为人和善、谦和豁达、平易近人,有学问,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他是党的优秀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客观的讲,如果不是在浩·巴岱先生的组织领导下,中国的《江格尔》研究、卫拉特蒙古史研究肯定达不到当前水平,我认为,浩·巴岱对中国卫拉特蒙古学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重要贡献,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卫拉特蒙古学研究的奠基人。
2022年4月18日于内蒙古师范大学金峰书院
初审:玉兰
复审:孟开
终审:斯钦巴图
制版:阿娜尔